他受封“建王”,早早搬出皇宫。碍于祖制,还没前去封地。
被分到建王身边的宫人大都暗暗觉得倒霉,跟了这么一个没有出路的主子。
也有心境开阔些的,觉得这主子起码是个皇子。如果能顺利跟着陆明煜前往封地,好日子就在后头呢。
李如意算是其中一个。为此,他待陆明煜还算尽心。
平日里,陆明煜的日子不如弟弟们,但也没像前朝某个废后之子一样被亏待太多,冬日里连炭火都烧不起。
他吃饱、穿暖,自觉这样就足够。
虽然母后“失德”一事有很多蹊跷,妹妹更是落水得不明不白。可父皇显然不待见他,舅舅家也接连被言官们挑出许多错处。当初想为妹妹的死要个说法,反倒被训斥一番,说他“心胸狭隘”“Yin险善妒”“冷血至此,竟欲以亲妹之死嫁祸弟妹”。
那年不过十三岁的陆明煜听得手脚冰凉,伏倒在地,再说不出话来。
往后,他认命了,觉得除了谨小慎微,自己也做不了什么。
饶是如此,陆明煜怀揣依然着一个微末的愿望。
他最后一次见母后时,母后把妹妹的手放在他手上,说她为子女做了最后一件事。
陆明煜显然与皇位无缘,但徐皇后求来恩典,皇帝会给他一个还算丰饶的封地。
等陆明煜长大些,就给妹妹挑一个好夫婿,再把妹妹和妹夫都带去封地里。从此远离长安,安稳度日。
那会儿徐皇后素面朝天,不似宫中生活的贵人,倒像民间一普通妇人,在对孩子殷殷叮嘱。
面色苍白憔悴,眼神却难得明亮。
陆明煜本能地察觉不对。但母后一次次打断了他要说出口的话,陆明煜只能茫然地点头。
之后,母后就不在了。宫人们在身边来来去去,给陆明煜与陆嫣换上素色衣服。他们跪在灵堂前,陆嫣太小,不知道身侧场景意味着什么。陆明煜却明白,再想想母亲最后的话,悲伤之外,他心头浮出浓浓恐惧。
究竟发生了什么?——不知道,所有人都对此噤若寒蝉。好像一说出口,就要大难临头。
陆明煜咬着牙,拉着妹妹,开始跌跌撞撞度日。
陆嫣还在时,时常问陆明煜,阿兄的封地闻说是临海的,那里风光如何,人们要如何晒盐,如何谋生。
妹妹是无法亲眼看到了,他无法完成母后的全部嘱托。可至少要亲自听听海边的浪涛声,再把自己看到的画面画下来,烧给母后和嫣儿,告诉她们,自己好歹做到些她们的叮嘱。
Jing神上有寄托,陆明煜的状态就还不错。
他绝不与任何朝臣私下见面。准确地说,如非必要,陆明煜连建王府的门都不会出。
他日日把自己关在一个小院子里。也就是在这段日子,他读了许多书。从各家经典,到春秋史记。再有,游记、杂记……无数时光,就这么被消磨过去。
慢慢到了永耀十二年,陆明煜难得出门,赴一场自己必须参加的宴。
召开宴会的人是皇帝,目的是庆祝北疆大捷。
宫宴分内外两部分。内宴这边,负责主持的是燕贵妃。
她刚刚得知自己的兄长、侄子大败突厥,正喜不自胜,容光焕发,见了谁都能摆出笑脸。面对陆明煜,也能温和问他,在宫外过得如何,转眼殿下就到了该娶妻的年纪了,下次选秀一定帮他看看。
陆明煜知道,这只是客套说辞。燕贵妃但凡没得失心疯,就不会沾手他这颗“烫手山芋”的婚事。
但他还是笑一笑,和燕贵妃道谢。
少年身姿如竹,清正挺拔地站在那里。燕贵妃看着他,眼神微微晃动,又叹了一声:“转眼,殿下就这么大啦……”
不知是回忆到什么。
陆明煜无心去想。他心里琢磨,自己已经喝完两杯酒,是不是应该告辞?免得待会儿父皇来了,见到自己,被坏了心情。
愈想愈觉得有道理。陆明煜干脆开口,趁着和燕贵妃讲话的机会,说他想起府中有事,还要回去处理。
燕贵妃自然知道他的话是什么意思。她收敛了眉目间的怀念,客气地挽留两句,算是走过流程。
挽留自然未果,陆明煜还是要走。
燕贵妃没再看他,转身去和其他妃嫔饮酒。
至于陆明煜。他走出宫室,到了僻静园中。
时在中春,阳和方起。
满园花色之中,陆明煜脚步渐慢。
大概是方才饮的两杯酒扰乱了他的心绪,再加上此刻身边只有一个李如意。多年相处下来,陆明煜知晓此人信得过。
他稍稍放纵自己,看着丛丛牡丹,回想起母后、妹妹还在的时候。
徐皇后出身世家,早上十年,陆明煜的外公便是权倾朝堂的徐首辅。
他支撑起一个枝繁叶茂的徐家,同样,也是徐家迎来落败时最先倒下的那个。
到永耀十二年,陆明煜的外公早已去世,舅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