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辉说的‘一次瞬间改变轨迹,躲开反导拦截的机会’,并不是针对反导体系发射的拦截导弹,而是发射前就设定好的变轨。
即便没有拦截导弹,因为已经提前预设,也肯定会发生变轨。
原因就在于计算方式上。
王浩所做的三维函数轨迹修正,是针对‘1对1’情况,‘1对1’也就是固定的一个函数变轨到另一个固定的函数。
不管是用什么方法进行变轨,变轨后的导弹路线必须在固定函数上,才能够根据运算结果,慢慢修正到原来的轨迹。
这就是限制的地方。
包括即时速度、高度、方向等都要提前设定好,才能够真正实现一对一的变轨。
一对一的变轨形式,限制还是非常大的,但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效果依旧会相当惊人。
绝大部分国家不具备完备的反导体系,或者说,除了最顶尖的国家以外,没有任何其他国家,拥有全套完善的反导体系。
所谓完善的反导体系,也就是从导弹发射一直到击中目标,整个过程都可以进行反导拦截。
导弹发射总计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上升阶段,一个是中段,还有末段,也就是推进加速阶段、中途阶段和再入大气层的打击阶段。
第一个阶段,一般是在自家的地盘上发射,拦截的射程不够,而第二个阶段,导弹会处在大气层外,是很难够得到的高度。
即便拥有完善的反导体系,想要在这两个阶段进行拦截,也是非常难以做到的。
第三个阶段,再入大气层的打击阶段,弹道导弹的飞行速度非常惊人,但也是普通防空系统的主要拦截阶段。
大部分防空系统,针对的都是快速袭来的导弹而设计的,主要针对的就是大气层内的拦截。
同时,拦截范围也是有限的。
比如,着名的爱国者系统,是阿迈瑞肯防空系统中就是“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反倒的性能还是非常强的,但实际拦截高度,一般只在三十公里范围内。
假如来袭的导弹能够在三十公里高度时,突然性的改变轨迹,就会让防空系统前面的计算,全部失去作用,即便发射防空导弹也无法击中目标。
防空系统再去锁定来袭导弹的路线也是非常困难的。
一个是需要时间。
另一个是则是因为‘轨迹修正需要一定的时间’。
在轨迹修正的时间里,导弹的轨迹是一直在改变的,就根本无法做到Jing确的计算。
等导弹的轨迹修整完毕,可能距离集中目标很近了,也就失去了拦截的时间和空间。
“如果在三十到四十公里高空做轨迹变换,再把轨迹变换的时间延长,我们的常规导弹也可以做到突破绝大部分低空反导系统。”
丁辉激动的做了总结,“即便是对方的反导系统能够起到作用,可能也需要发射三枚、四枚,甚至更多的防控导弹,才能够保证做到有效拦截。”
等丁辉说完以后,办公室所有人都非常激动。
郑国峰都激动得满脸通红,这样的技术实在是太惊人了。
常规导弹只拥有常规弹道,很容易被反导系统计算出来,就很难突破防空锁定。
钱学森弹道的成本很高,常规的导弹即便是运用,也很难实现一直持续到击中目标,并不能做到普及覆盖。
现在的技术就不一样了。
如果能把这项技术发展成熟,可以把很多系列的导弹进行改造,让其加装这项技术设备,来实现拥有强大的突防能力。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中短程的导弹,因为更大型的洲际导弹,或是能实现近20马赫速度的导弹,并不需要通过变轨来实现击中目标,只要发射出去就是无法拦截的。
但是,以上两种导弹不是常用的,而且成本都非常高昂的。
一项技术能够在常规导弹上做到普及覆盖,就会变得非常有价值。
会议结束。
每个人都在兴奋地讨论着。
他们对于新技术充满了期待,每当想到未来的常规导弹,都能够直接突敌方先进的反导系统,他们就感觉振奋不已,甚至都迫不及待想要看到这种技术了。
唯一没有激动的就是庞思博,他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听到了这么先进的技术。
“这是在畅想吗?”
庞思博到现在还有点懵,他干脆问一下了郑国锋,“这是哪来的高端技术?这么厉害?直接让我们的常规导弹拥有变轨能力?”
郑国锋笑着看向庞思博,“就是你前两天说的那个不可能。”
“啊?”
庞思博愣了一下,对着口型说出两个字,“王浩?”
郑国峰微笑的点头。
庞思博顿时惊讶了,他之前和郑国峰就讨论过,只是想找王浩问个意见而已,怎么就变成了拿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而且这个解决方案,还是直接实现常规导弹的变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