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华人互助会的记录墙,写尽了希声四散分离到重新完整的经历。
每一次重聚,都有贺缘声的付出和努力。
他对待一套编钟,像是对待一位亲人。
钟应也希望他能与亲人一同回到中国,实现冯元庆曾经对他许下的承诺。
直到他们回到酒店,钟应才说出了他的想法。
“师父,难道我们不能让贺先生明白冯先生和柏老师的想法吗?”
他不过两岁,冯元庆便与世长逝,但是不代表他对冯元庆一无所知。
那是一位伟大的音乐家,更是一位值得敬仰的教师。
在他买下编钟之前,在他加入遗音雅社之前,他就在清泠湖学院授课,教出了一代又一代的二胡演奏者。
钟应对他的了解,曾经仅仅局限于柏辉声提及的只言片语。
直到清泠湖学院为冯元庆举办逝世十周年纪念音乐会,钟应亲眼见到无数前来悼念的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亲耳听到他们纷纷自称是冯老师的学生。
他们对冯老师的敬爱,对冯老师的怀念,成为了二胡齐奏,响彻清泠湖上空。
这也钟应第一次从学生们的角度,真正明白“天地君亲师”的传承。
钟应不知道贺缘声控诉的是哪些混蛋。
但是,能让冯元庆骄傲而眷恋的,一定是这些在他逝世十年后,仍旧愿意为他奏响纪念曲的学生。
钟应的问话,令樊成云沉默许久。
他说:“再等几年接回希声,无疑是最为稳妥的办法。可是……”
师父笑了笑,“我也觉得,冯先生和辉声,想要的绝对不是这样的回归。”
希声是两位音乐家的遗愿。
可孤零零留在世间,为他们耗尽一生找回编钟的贺缘声,又何尝不是他们的牵挂。
他们看过太多凄苦别离,深深懂得贺缘声为什么生气又愤怒。
因为他尊敬的冯元庆、疼爱的柏辉声,都走到了他的前面。
以至于寂寥的人生,只剩下了希声,成为他最后的执念。
樊成云说:“贺先生只是太伤心、太难过,忘记了冯先生的愿望。如果他能想起冯先生说过的话,肯定会清醒过来,后悔将希声捐给利瑞克学院。”
“我不想希声去利瑞克学院。”
钟应默默的说。
那座历史悠久的大学再好,它的博物馆建设得再漂亮,也不是希声的家。
他视线执着,说道:“我想贺先生和希声,一起回清泠湖学院,参加柏老师的纪念音乐会。”
樊成云欣慰看他。
清泠湖学院是冯元庆和柏辉声工作了一辈子的地方,在他们出发赶往美国之前,院长就说过这件事。
学生们为柏辉声的逝世感到悲痛,他们自发的挤在教师宿舍楼外,彻夜点燃蜡烛,到了熄灯查寝的时间,他们仍旧不肯回去,要在楼外守夜。
最后还是方兰劝回去的。
方兰说:“柏老师一直牵挂着你们,你们有什么话想说,就等到他的纪念会上,再说给他听吧。”
学院定下的纪念音乐会,成为了学生们伤心散场的慰藉。
只有给他们一个期望,他们才肯将Jing力放在那场纪念音乐会上,不至于为了老师的离去伤心过度。
然而,这令人动容的事实,不适合在贺缘声面前提起。
因为,他只记得了学生带来的恨。
“也许……”
樊成云迟疑的说,“我们可以用冯先生创作的乐谱,再试试。”
他们坐在酒店沙发,默默筹谋,决定要做最后一次尝试。
对于音乐人,大约没有比重奏冯元庆的乐谱,更能唤醒老人记忆的方式。
“方兰那里应该保存了许多冯先生的手稿,他老人家创作的二胡曲,我只听过一部分,所以还是重新慎重的挑选一下,再研究音乐会的编曲。”
说着,樊成云将目光看向了钟应。
“你是辉声的学生,就是冯先生的学生。”
樊成云对钟应的信任,永远建立在他的赤诚与天赋之上。
“你应该是最懂他们的人,所以我希望你能创作出一曲终章。为了冯先生、为了辉声,更是为了贺先生。”
即使面对了贺缘声的斥责与固执,樊成云也不可能埋怨那位年逾八十的老人。
钟应也是如此。
只不过,他的情绪低落沉重,视线期期艾艾。
樊成云见他这样,困惑的问道:“怎么了?”
冯元庆已经逝世十六年,钟应却在今天,才知道老先生的遭遇。
面对他慈祥包容的师父,才敢问出那个迟到了许多年的问题。
“……冯先生,恨吗?”
恨那些忘恩负义的学生,恨那个盲目黑暗的年代,恨天地昏暗世道不公。
酒店房间寂静,似乎他的回答永远没法得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