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冬就不明就里,一边转方向盘右拐,一边问:“什么意思啊,师姐?”
张谊叹了口气,把头扭向窗外:“那里的孩子们都太可怜了,看着心里就难受。”
一时间,车里没人再说话了。
文冬就便专心开车,心里想着,到底是怎么可怜的孩子,能让内心强大的师姐都不忍多说。
儿童福利院这个地方,平日里门可罗雀、无人问津,但是每到年底就会特别的忙。因为要接待各级领导、各类企业层出不穷的、络绎不绝的所谓“献爱心”活动。
文冬就他们这次来,就是要采访Z市10个中型企业联合组建儿童福利基金的新闻。这个基金会通过募捐的形式为儿童福利院募集资金,用于福利院的硬件升级和孩子们日常的生活开销。
到了福利院门口,文冬就停好车,拿着平板电脑就下车了。
平板里有他做好的访谈计划,张谊和孙哥配合,先对这10家中型企业的代表和福利院的院长进行简单的采访,然后对基金会的具体运作、募集善款、启动仪式等信息进行报道,最后再采访一下福利院方面准备好的儿童代表,这前期工作就算做完了。
文冬就他们到的时候,儿童福利院里已经有不少人了,有企业里的人,也有不少各路媒体的记者。
大家都是混一个圈子的,即使不知道具体名字,也大致知道供职的媒体,整天跑新闻现场的,彼此都挺脸熟。
文冬就到了以后,和几个相熟的记者朋友打过招呼,然后就打开平板电脑忙碌起来。
他先是登陆邮箱,最后确认一次采访内容,然后依次给每个企业的联络人电话沟通采访时间,最后找到了福利院院长。
院长是个40多岁的中年女人,带着眼镜,姓穆。
文冬就说明来意之后,穆院长非常殷勤地拉着他的手寒暄了半天,搞得文冬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收了几回才把穆院长手里握着的、自己的手给收回来。
“哎呀,文记者,不好意思,主要是我们这小小的儿童福利院很少接待像你们这种国家级别的电视台采访,最多也就一年到底你们来一次。”穆院长爽朗地笑着,“希望文记者以后能够多多来我们院指导工作,提高我们的曝光度,这样社会上的爱心人士才能多多来关注我们福利院,孩子们才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
穆院长说的倒是真的,儿童福利院他们电视台几乎每年年底的时候才会来一次,报道当年的捐款情况、院内的升级改造情况,最后再号召社会力量一起关注弱势群体之类的。
这一次,如果不是因为这个基金会,可能他们还会再晚几天才来。
“穆院长您客气了,”文冬就微微欠身,谦逊有礼,“这都是我们分内的工作,应该的。那个,一会儿对那10家企业相关领导的采访,您看采访地点是定在室内还是室外?”
“会议室吧,一般大型采访都在那里。”
把张谊和孙哥安顿好之后,文冬就联系企业代表按照约定时间前来接受采访。因为采访的本子都是前期反复对好的,基本不会出什么意外或是问题,文冬就安排好之后,就夹着平板电脑,拿起孙哥的小型摄像机到福利院的外面去拍些空镜头,方便后期孟哥剪辑、制作。
文冬就在福利院的前院拍了些热闹非凡的场景,觉得无趣,便提着摄像机、夹着平板顺着小路往后院走去。
后院不大,一左一右种着两棵又粗又大的梧桐,此时树上的叶子几乎全都掉光了,纷繁错乱的树枝在阳光下投射出斑驳的影子。
此时阳光正好,文冬就对这个景致很是满意,便拿起摄像机拍了起来。
文冬就以为院子里没人,可是当他单肩驾着摄像机一路拍摄的时候,突然听见期中一棵梧桐树后有小孩子嬉笑的声音。
文冬就好奇,就驾着摄像机朝树后走去。
映入摄像机镜头的,是四个人。两个大概6、7岁的小孩子,一男一女,坐在小板凳上正手舞足蹈的拍着手,发出欢快的笑声。
两个小孩子身后,站着一个12、3岁的少年,男孩子穿着一身虽然破旧但却很整洁的白色校服,宽宽大大的并不合身,在这个时节也显得单薄不堪。男孩子此时正负手而立,站在另外三人的身后,唇边带着隐隐的笑意。
三个孩子的对面,坐着一个身高马大的男人,他的两条大长腿弯着坐在很矮的小板凳上,正微微低着头配合两个小孩子在他的头上乱揪乱抓。灰紫色的卷发之上已经被绑了十来个五颜六色的小皮筋,一看就是被两个小孩子抓着当梳头发的模特了。
即使没有那一头抢眼的灰紫卷发,文冬就单看背影也能立刻认出这个坐在小板凳上、蜷着双腿,任由小孩子给他扎头发的人,是宫成。
小女孩天生兔唇,嘴巴有点闭不严,她笑的太开心了,一道口水顺着唇边流下。宫成不仅不嫌弃,反而抬起手,用早已备好的纸巾温柔地擦拭着女孩的口水。
第14章 文哥哥看的可还满意?
宫成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