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不是想问这个。”沈千屿摸了摸鼻子, 坐在了郭秀娟身旁, “我是想问蜡染的事儿,阿婆,你之前不是说过自己会吗?蜡染需要些什么材料啊?”
“需要蜂蜡和一种比较独特的铜刀。”郭秀娟道, 她大概给沈千屿描述了一下铜刀的长相,“还有棉布, 至于染料,你刚做好的那桶就可以。”
郭秀娟描述的那种铜刀是蜡染时专门用来描绘花纹的一种工具,外形和毛笔有几分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笔’那一部分。
毛笔的笔是由毛做的, 而铜刀下面是由两片或两片以上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成的,刀口微微张开, 中间比较空,以此来蘸蓄蜂蜡(1)。
为了更方便的画出各种不同的花纹,铜刀的形状也比较多变。
沈千屿闻言摸了摸下巴,蜂蜡有点难搞, 也不知道李家村那边有没有卖的,至于铜刀,倒是随便找个铁匠, 给对方大致描述一下, 应该就能做出来。
思索一番后,沈千屿道,“等过两天去李家村拉瓦片的时候我顺便打听一下吧。”
说罢, 沈千屿踱步到了之前打靛的缸前, 将上面的浮沫捞了出来, 这些浮沫晒干后可以制成‘靛花’
-
“泽云,泽云!?”沈千屿伸手在顾泽云面前晃了好半天,顾泽云才猛然惊察般扭过头看向他。
“你最近怎么总是走神啊?”沈千屿略带担忧的问道。
这两天里,顾泽云时不时的就会盯着自己发呆,实在是有些太过于反常了……总不会是因为马上要去李家村拉瓦片,所以提前开始想他了吧?
“无事。”顾泽云摇了摇头。
“千总,我觉得,你媳妇儿可能是思乡了。”阿播深高莫测的分析道。
“思乡?”沈千屿在心里问阿播。
“千总,‘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你没听说过吗?”阿播一本正经的道,“古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思想诗?自然是因为古时候的那些漂泊的游子,一个人在外面,离家那么远,难免都会产生思乡之情啊!”
不得不说,阿播虽然是个人工智障,但这话也不是全无道理,再加上他曾经问过顾泽云,对方还是家道中落后几经辗转才来到郭家村的。
会思乡,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顾泽云曾经说过,他来自一个叫作殷酆的地方。
“泽云。”沈千屿伸手拉住了顾泽云的手,问道,“你是不是……怀念你的故乡了?”
顾泽云愣了愣,没想到沈千屿会这么想,摇了摇头,有些欲言又止。
他哪里是思乡啊,他分明是担心眼前的人。
殊不知,自己的担忧到了沈千屿那里,就被解读成了‘思乡,但因为怕对方多想,所以隐忍不发’。
沈千屿看着顾泽云,忍不住伸手搂住了他的腰,把他圈进了自己怀里。
“泽云,我明天就要去李家村拉瓦片了。”沈千屿道。
“我陪你去。”顾泽云把脸埋进了沈千屿怀里蹭了蹭,小声道。
“你最近也挺忙的。”沈千屿伸手把玩起了顾泽云的头发,“我自己去就行了。”
“不行。”顾泽云仰头看向沈千屿,“我不放心你,之前那几个生病的我也给他们开好药了,明日或是后日再去复诊便是了。”
沈千屿有些失笑,他又不是小孩子了,但来自爱人的担心也挺让人受用的。
既然顾泽云这么坚持,他也就没再推辞,“那就要麻烦泽云陪我辛苦奔波了。”
“不辛苦。”顾泽云笑着道。
拉瓦片这事儿比较麻烦,一辆驴车也装不了多少,沈千屿和村长商量了一下,借用了下村里的骡子,并表示等之后乡亲们拉瓦片的时候,也可以把自己的驴贡献出来。
这样一来,一趟来回就能拉两车瓦片,效率能提高不少。
和郭秀娟交代完后,沈千屿和顾泽云一人赶着一辆车朝着李家村出发了。
到达李家村后,他们熟门熟路的找到了李大能的院子,有两个人刚拉完一波瓦片过来,又推着推车朝着瓦窑那边走去。
“来了啊?”李大能看了他们一眼,指了指院子旁那一排瓦片,“那些都是你们家的,还有一部分,他们在帮忙从瓦窑那边拉过来。”
沈千屿点了点头,把新房子也想盖个瓦片顶的事儿和李大能说了。
李大能想了想,“这瓦片比较多,运起来要费不少时间,我这几天也还要盯着瓦窑的情况,等你们先运上个几天,我再和你们一起过去,到时候再顺便丈量下尺寸便是。”
“当然没问题。”沈千屿点了点头,“大能兄,我想向你打听一下,你们村里有没有卖蜂蜡的啊?”
“村尾那家是养蜂的。”李大能道,“不过有没有蜂蜡卖我就不知道了。”
“这样啊。”沈千屿继续问道,“那你们村有铁匠吗?”
“有,就在养蜂那家隔壁。”李大能道。
“谢谢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