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八年我因伤复员时,拒绝了返回原籍的安排,负责登记的人看起来很是疑惑,他问我:“那你要去哪里呢?”那时由于反复感染,我右侧膝盖以下已被全部锯去,小腿侧的被褥陷进去,像是一片平原,我说:“回沧城。”
彼时沧城已经解放,虽仍是城垣倒塌、污水遍地,但总的来说,与八年前我所见的样子已然大不相同。我找木匠打了一个能固定在肩上的担子和一副拐杖,这样我便能一边卖货,一边在沧城和它附近的村子转悠。路上偶有同我一般缺胳膊少腿的人,我们时常匆匆对视一眼又扭过头去,好像总有某种东西总将我们系在一起,某种我们都尽力逃避的东西;有时能见到三五成群的学生从我面前走过,面容干净。近几年我对于知识分子有种别样的亲近,在我随意在路边石头坐着休息时,经常望着学生发呆。
就这样过了三年,我终于找到了郭子。
那天我在郝村里转悠,突然有个青年叫住我,他下半张脸有道骇人的伤疤,手里牵着一个三四岁娃娃,乌黑的大眼珠子直勾勾盯着我手边的拨浪鼓,他问:“你这有针线吗?”他说话虽然是沧城腔调,但却带着南方口音,在这个北方城镇里显得格外突兀,我不由自主的多看他两眼,越看越觉得他眼睛真像郭子。还没等我开口询问,青年突然大叫一声,直直盯住草帽下我的脸,又低头看看我空落落的裤管,眼里马上落下滚烫的泪来,好像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只能发出一声嚎哭。
如此我便找到了郭子。
郭子把我带回他家。一路上絮絮叨叨地,他说他现下住在郝村,六年前已经同郝村里一个姑娘结了婚,还有了两个娃娃;还说他前几年参加了沧城的民兵队,专给华北的大部队送粮送穿的,常年不在沧城,不然就可以早点遇到我……说到这,他又落下几排眼泪。我瞧他伤心成这样,忍不住逗他,怎么还和以前一样爱哭!从前就是营里的豆腐,现在当了爹,怎么是变成了老豆腐?他被我逗得笑起来,伸手抹去眼泪鼻涕。这时我俩已经走进一个院子里,他扶着我坐下后给我倒了碗水,又急匆匆地走回里屋翻箱倒柜的。过不一会儿,拿出一个几乎是崭新的蓝色布包给我:“营长!你看我一直留着,就是想……就是想……有一天……”他不知想到什么,又抱着我哭起来。
我们闲聊起来,等到郭子媳妇回来,夫妻俩张罗着留我吃了顿午餐。我把蓝色布袋放进衣服隔层里,紧紧地压在心脏的位置,看着他俩热热闹闹地在厨房张罗,孩子们拿着我刚给的小玩具满院子乱跑。真好,真好啊。后来郭子和他媳妇想留我在他们家住,说这样能照顾我,我红脸白脸都唱了一通,好说歹说才让这对小夫妻打消这个念头,给他俩留了我在沧城的地址,他俩才放我离开。
我回到家时太阳还没落山,我便趁着日光赶紧从衣服内拿出那个蓝色袋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子上打开,里面东西不多,一个用丝绸包好的手镯,还有一本记事本。还好还好,东西一样不少,我放下心来。
我记了八年,找了三年的东西,我执意回到沧城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我把东西小心翼翼地包好,抱在怀里,睡了十年来最安稳的一觉。
往后郭子时常来找我,只是我是个走街串巷的货郎,我俩时常是遇不上的,有缘遇上时我俩便寻个路边茶馆,喝点黄酒,配点花生,聊我俩最近的生活,聊沧城最近的变化,聊国家最近的形势,我们好像达成了一个密谋,并不怎么聊从前。我通常会在和郭子聊完的晚上回家翻出镯子,能一直看到天亮;我从来不会翻那个记事本。如此又过了三年,郭子给我找了个工厂的活计,说这样他和媳妇都能放心,这次我实在推拒不得,便应下了。
在工厂没干多久,我得知工厂的工人们在下班后会去夜校,我也跟着去了。那时中国遍地文盲,我一个四十的人在里面也不算突兀,只是我学得格外努力,格外认真。这股子猛劲感动了教我们识字的专员,他某一天送了我一本书,说这是《新华字典》,又细细教了我使用的方法,我很感激他。
晚上我就把那本笔记本拿出,我仔仔细细地抚摸过泛黄的封皮。这本笔记本的封面我早已看了多次,每一道褶皱和泛黄都在我的脑子里,只是我从来不会打开。我不知道我做了多久的心理预设才翻开第一页,清秀隽丽的字迹仍清清楚楚地留在纸上,真好,真好。我把纸上的每一个字都一笔一划的抄到我自己的小笔记本上,抄完一个,就查一个。开头两字最难,我抓耳挠腮地翻了一通才找到,磕磕绊绊地念它的拼音:
“七……清……卿、卿。”
一瞬间,我好像又回到了那片草坡,有一个人紧紧地抱住我,不厌其烦地在我耳边重复:“卿卿……卿卿。”不知为何,我一下子落下泪来。我已经十几年没有流过泪了,打仗时没有麻药直接削rou的时候没有,伤口疼得整夜整夜哀嚎的时候没有,后来见到郭子也没有。我原本以为人的记忆是那么容易消散,只要我极力不去想,这样子八年十年总是会模糊、忘记一些。但我现在发现它是那样的清晰,清晰到好像我这十几年来每一分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