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翦在百忙之中抽空护送姜鸾过来紫宸殿,当然是有原因的。
“从前种种,恍如隔世,不堪再提。”她含着泪道,“妾如今唯一的心愿,只想守护在二郎身侧,好好地照顾他。阿鸾……殿下,还望殿下成全了妾的最后奢望。”
姜鸾出去的脚步顿了顿,没有回头,只冷淡地问,“顾娘娘要说什么。”
—————
从浅淡的酒香里,她猜测不出。她突然很想喝边关的回命烈酒。
崔知海给她的四份军报里,有三份就是她所说的内容。
那也是他的手书,和送往东宫的那份狂草手书不同,军报里的字体用了正楷体。
最多一两天之内,兵部就会收到裴显那份军报的抄送件。
姜鸾背对着二嫂,眼角有点隐约泛红,但她已经很久没有哭过了。坐在她如今的位子上,太多的目光时时刻刻盯着她,她不想在人前哭。
她转过身来,对着姜鸾的方向,郑重地大礼拜下。
“殿下的口谕,运送粮草的车队用了四百头大青骡子。如果将士们不缺肉和皮革,就把骡子留下,原路赶回去。如果实在缺肉的话就杀一半,留一半赶空车。”
这天下午文镜过去,点了几十个人。
“嫂嫂和二兄是少年结发的夫妻。二兄对嫂嫂的心意从来没变过。嫂嫂如果想要好好地对二兄……也从没有人会拦着嫂嫂。”
因为站在他面前,替皇太女传来口信的人……
京城的粮草辎重就在这时运到了。不止送来了米粮肉蛋,还送来御寒的冬衣,冰天雪地里扎营的牛皮帐子,生火用的火石。
出京时八万大军,打到现在,除去战死和伤病,实际兵力还剩下六万余。这六万余玄铁骑,都是镇守边境多年、和突厥人大小硬仗都打过的精锐兵马。
亦或是顺序掉过来,先写了报平安的手书,才写了违抗朝廷退兵令的军报?
裴显在军报里写:“退兵之令,臣有异议。歼灭突厥主力,机会千载难得。臣自请领兵,直捣都斤山巢穴,有望踏破王庭牙帐,斩杀突厥大可汗。臣请急调军需粮草。”
军营值守将军随手在名册上写了一笔。
裴显发了一封军报就再也没管朝廷那边,领兵追击进了大漠深处。
顾娘娘哽咽唤了声,“阿鸾。”
桂花林里的那盆清水,应该不是顾娘娘做的。
“东宫有差事,砍了许多树要运走,临时抽调人手去帮忙。”
裴显听了这句称得上暖心的口谕,脸上却没什么表情,只微微颔首,表示听见了。
“嫂嫂还没想明白么。”姜鸾站在昏暗不透风的寝殿门边,鼻尖都是室内弥漫的苦药味道。
但她展开军报时,迎面还是闻到了一股浅淡的酒气。
姜鸾的脑海里回想着裴显的军报。
七个人不是大数目,东宫缺人手,借调了十天半个月也不是大事。
姜鸾冲他摇了摇头。
某个天气酷寒的砂石荒漠的夜里,他在帐子里一边喝酒一边写文书。先写了军报,又写了报平安的手书。
又瞥过旁边呆坐的顾娘娘,什么也没说,转身便要走。
————
当天晚上,一大帮子人呼啦啦地回了军营,细数起来少个七个。值守军营的中郎将问询起来,都说东宫最近还有些杂事,但不需要太多人,只留下了七个。
当夜,京城郊外三十里的粮草军需车队动身。
听到姜鸾的脚步声,丁翦远远地递来一个询问的眼神。
一两天的时间不长不短,足够做很多事了。
顾娘娘看到了她并不掩饰的冷淡,心里知道,她和小姑的情分消磨殆尽,再也回不到过去了。但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局面,又能怪谁呢。
前头还有太多的事等着她做。
薛夺遭了池鱼之殃,被拿下昭狱讯问。他麾下的八百名龙武卫都被暂时停职,在北衙禁军的军营里闲散度日。
姜鸾点点头,“就按你们的方案做。晚上掌灯后本宫再过来。”
身后传来了猛烈的啜泣声。她加快脚步,从越来越大的啜泣声走出去,走去了空旷萧瑟的庭院里。
半个月时间倏忽而过。
十月的西北边境早已入了冬,入眼一片白茫茫的枯草雪地,大风呼啸吹过,满地的砂石乱滚。
他送过来的军报,在她手里拖延个一两天也是好的。
姜鸾的脚步越过了丁翦,她纷乱的心思里,装了太多太多的其他的事,容不得她停下脚步。
但是裴显的那份军报,她没有如实说。
她在崔知海面前轻描淡写地掩饰过去,可以拖得一天半日,但前线军报不会只发出一份,六百里急送京城禁中的加急军报之后,还会有一份抄录的军报,按正常速度通过驿站,送往兵部官署。
直奔西北边境。
丁翦还在那里等着她。